蔡金吾老師榮獲「2019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腦科所蔡金吾老師(後排右三)獲獎後,與他母親(後排右二)以及研究團隊合影

近年來在大腦發育調控機制研究卓越有成的蔡金吾副教授,以三篇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的傑出論文,榮獲今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這也是蔡老師繼今年5月榮獲「第十七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後,再獲重要獎項的肯定。

「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是中研院為鼓勵國內年輕學者深入學術研究並有重要貢獻者,於1996年設立的獎項。歷屆獲獎人在其後的學術生涯多能繼續產出重要成果,成為該領域的傑出學者。

7月4日頒獎典禮上,蔡金吾老師由中研院劉扶東副院長(左)手中接過獎項

此次蔡金吾老師獲獎的三篇論文,包含:2016年發現PRRT2基因突變會抑制腦神經發育,2018年利用腦部切片發現Gli2基因可有效恢復Kif3a基因功能缺失,以及利用「跳躍基因」找出影響大腦發育疾病的33個關鍵基因,分別刊登在《Oncotarget》、跨領域科學排名前三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和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的《Developmental Cell》(細胞發育)。

蔡金吾老師就讀嘉義高中時,即當選台灣首次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國手,並獲保送台灣大學,取得物理學及動物學雙學位;後進入陽明攻讀微生物及免疫學碩士,接著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大腦發育的分子機制,解開幼兒發育疾病平腦症之致病機轉,取得博士學位。在紐約大學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他更闡述神經幹細胞分裂的重要機制,甚至發現老鼠腦內之新種類神經幹細胞;隨後在著名生技公司Genentech. Inc.任職期間,發展影像分析技術,協助神經退化疾病之臨床前試驗;2012年回到陽明腦科所任教,繼續鑽研神經發育疾病,至今已發表30餘篇論文於知名國際期刊。

蔡金吾老師於頒獎典禮上與中研院周美吟副院長(右)合影

蔡金吾老師表示,本次得獎的論文,主要是陽明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在基礎與臨床結合之跨領域研究,從構思到發表歷經五年時間,所以他要非常感謝幾位主要作者、辛苦的實驗室成員們以及北榮癲癇手術團隊和榮陽基因體中心,「感謝您們的支持、努力與對我的信任,才能夠堅持到最後,獲得成果。」他也要感謝研究伙伴及好朋友一路相伴的友誼,「謝謝你們對我的鼓勵,讓我的世界更寬廣。最後,我更要感謝生我育我的父母及親人,感謝他們在背後對我默默的付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