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醫所陳世彬教授榮獲「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

本校臨床醫學研究所陳世彬教授長期致力於頭痛的臨床研究,今年再以「頭痛及複雜性神經血管疾病機轉之轉譯研究」,榮獲第17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
「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是國內醫藥領域最具指標性的獎項之一,由永信集團創辦人李天德榮譽博士自2005年設置。該獎項對醫藥研發能量之激勵、醫藥人才發展之培育,獲得國內外學術界重視與肯定。
身兼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轉譯研究科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的陳世彬教授指出,頭痛是造成全世界最多病患失能的疾病之一,造成龐大的社會經濟影響。然而,頭痛不論是在臨床診治或是研究,長期被社會及學界忽略,特別是在亞洲國家,包括台灣,疾病所造成的社經負擔與投注於診治或研究的資源,不成比例。他們團隊的研究主要針對二大頭痛疾患,同時也是複雜性神經血管疾病: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及偏頭痛(Migraine),進行臨床及基礎病生理機轉雙向轉譯研究。
「RCVS」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如爆炸般的頭痛(雷擊頭痛)合併血管收縮,這些劇烈頭痛讓病患嚴重失能、反覆至急診就診,甚至因此害怕從事這些日常生活活動,影響生活甚鉅,且病患有相當風險產生缺血性中風、腦出血或腦白質病變等併發症,可說是既嚴重又危險的疾病;「偏頭痛」則是造成最多疾病負擔的神經科疾病,造成的失能人年數排在世界所有慢性疾病排名前幾名,對社會經濟與醫療體系造成巨大的衝擊,但其病生理機轉尚未釐清,治療選擇亦有限。榮陽頭痛研究團隊在資源不足的環境下長期深耕頭痛疾患的臨床研究,在這些嚴重頭痛疾患的研究,居於國際領先地位。
針對RCVS,陳世彬教授團隊從釐清其臨床表現與病程、建立檢查與治療標準流程準則、找出其預測併發症的準則及長期預後、探索生物標誌(圖一),以及開發新影像技術(圖二)協助臨床診治及病生理機轉的探討,全方位破解此謎樣的疾病。針對偏頭痛,目前主要成果為建立偏頭痛動物模式及進行基因研究探討偏頭痛的病生理機轉,目前除建立多種動物模式,亦完成台灣及亞洲唯一的偏頭痛全基因體關聯性研究,希望透過結合臨床與基礎的雙向轉譯研究,促進瞭解偏頭痛新的病生理機轉及開發新的治療標的。長期目標是希望團隊的研究能提供這些複雜性神經血管疾患疾病新診斷或治療之契機,進而減輕病患及醫療體系負擔。
陳世彬教授表示,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這個獎應該歸功於整個研究團隊──陽明交通大學及台北榮總頭痛研究團隊,包括他的老師王署君教授、傅中玲教授、所有一起合作努力的老師、同事、夥伴與學生,以及一路走來許許多多的貴人幫忙,很榮幸可以代表團隊爭取榮譽。「更要感謝的,是所有參與我們研究的病患與受試者無私的奉獻,以及實驗動物的犧牲,因為您們,我們得以在頭痛醫學的領域往前邁進,能有機會利用研究的成果造福更多的病患;也要感謝母校陽明交通大學臨醫所與腦科學中心及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和放射線部,提供我們優良的研究及醫療環境;還有親愛的家人們,您們的支持與體諒,讓我在研究的路上有最堅實的後盾。」
陳世彬教授說,同時身為頭痛患者、家屬和醫師的他,也不免常因頭痛研究而頭痛,但想到能有機會將研究成果,回饋於病患身上,減輕頭痛帶來的苦,就足以支持在這條道路上持續前行。「感謝李天德基金會給予我們團隊的鼓勵,未來我們仍會持續加油,為解除病患的苦痛努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