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術救治病患,王署君教授與游昌憲校友榮獲第32屆醫療奉獻獎

象徵醫護人員最高榮譽,由立法院厚生會與衛生福利部共同主辦的「醫療奉獻獎」,今(22)日舉行頒獎典禮。本校醫學院王署君副院長與游昌憲校友長期獻身醫療,仁心仁術救治病患,榮獲今年第32屆醫療奉獻獎。

王署君副院長為本校合校前之陽明醫學院第七屆校友,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暨本校醫學系教授,不僅是台灣第一位出國專門研究臨床頭痛的學者,也是第一位創立頭痛門診的醫師。

王副院長自1996年由美國研修頭痛醫學回臺,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率先成立頭痛門診,建立頑固型頭痛患者標準化住院診療流程,改善病患藥物濫用引發頭痛的情形,並引入靜脈注射、肉毒菌素、單株抗體注射、神經阻斷等治療,目前已有超過4500人次住院,近三年住院患者的整體滿意度高達92.3%;自2015年起,更建構智慧頭痛門診,開發電子頭痛問卷及手機電子日記,協助病患記錄頭痛、情緒等起伏,讓患者可藉此自我審視病情,也協助醫師正確診斷,大幅縮短病患在診室等候時間。至今電子頭痛日記App已累積逾一萬人次下載。

王署君副院長(右)上台接受表揚並領取獎座。

王署君教授認為,醫學要兼顧學術研究,才能有很好的進步。在創立頭痛門診的同時,他也成立榮陽頭痛醫學團隊,進行臨床頭痛醫療和研究工作,經三十多年努力,已讓台灣成為亞洲地區臨床頭痛醫學領先的國家;特別是在雷擊頭痛與低腦壓頭痛領域,王署君教授更是享譽國際的頂尖專家。他帶領的團隊於2004年首先發表雷擊頭痛診療方法──鈣離子阻斷劑臨床療效報告;2006年發表全球第一個大型調查報告,對日後國際頭痛分類標準幫助極大;2008與2010年相繼發表穿顱都卜勒腦血管超音波結果及磁振血管造影研究,為雷擊頭痛臨床治療提供重要指引。至今,團隊已治療超過900位雷擊頭痛患者,使用鈣離子阻斷劑方法治療成功率高達83%。

王署君副院長(中)與頭痛團隊合影

在低腦壓頭痛領域上,王署君教授的頭痛團隊與北榮放射線部合作,研發全球首創非侵入性、無放射線暴露的「重T2加權磁振脊髓攝影」技術,以定位腦脊髓液滲漏,且發展出診斷及治療流程,提升低腦壓頭痛患者治療效率。

此外,王署君教授還帶領一個電機、物理、資訊等跨領域的醫療團隊,與雪梨科技大學電腦科學學院跨國合作,共同開發以腦波變化預測偏頭痛發作,準確率高達八成,可以協助預告醫師以及警示病患偏頭痛即將發作,讓病患早期投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此研究成果獲得去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獎。

游昌憲校友(右)上台接受表揚並領取獎座

游昌憲校友為本校合校前之陽明醫學院第十五屆校友,現任臺東馬偕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也是臺東唯一的兒科心臟科醫師;堅守臺東地區的兒童心臟疾病診斷及治療,已達18年。

在過去,臺東的小兒心臟病患常須緊急轉診至花蓮、高雄甚至到臺北就醫,嚴重者在長途跋涉的交通中可能就有生命危險。正因為看到臺東兒科醫療的不足,游昌憲校友從臺北總院輪調至臺東分院兩年期滿後,自願選擇留下來。「讓小生命健康長大,去完成他的人生夢想,不留遺憾。」對他來說比任何事或許都有意義,這也是他當初選擇小兒心臟科的原因。

擔任臺東馬偕小兒科主任期間,游校友逐步在科內建立起不同的兒科次專科,並設立24小時兒科急診,以及兒科重症醫療照護,都是開臺東兒童醫療之先河。此外,他還與臺北馬偕總院小兒心臟外科合作,首度完成臺東兒童開心手術,目前已完成20例;心導管手術則已完成100例。

由於臺東民眾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認知和病識感不足,游校友也從18年前即開始積極在臺東偏鄉學校進行學童篩檢計畫,每年到16個鄉鎮、100多處中小學進行三階段篩檢,一年篩檢人數達數千之多,對於及早找出心臟疾患、早期治療很有幫助。

2016年到美國費城進修一年期間,游校友注意到美國兒科醫學會已將血脂肪篩檢列為兒童必要檢查項目,由於臺東肥胖比率在臺灣名列前茅,因此他從2020年開始與臺東縣政府合作,針對全縣小四學童辦理「學童高血脂症及高尿酸血症之篩檢計畫」。兩年下來,發現高血脂學童約占15%,並針對嚴重個案開始給予藥物治療,希望能減少臺東縣民日後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這項研究也獲《Pediatricsand Neonatology》醫學雜誌刊登。游校友期待收集足夠研究證據後,向國健署建言,將此篩檢計畫推廣至全國,造福更多學童。

除了今年獲獎的王署君教授與游昌憲校友,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中,本校校友還有第31屆的牛道明(臨醫所93級)、第26屆連加恩(醫學系90級)、第25屆賴寧生(醫學系71級、臨醫所84級)、第1屆的高逞徽(醫學系71級)、吳定家(醫學系72級)校友,榮獲個人醫療奉獻獎。另外,合校前的陽明大學時期,范秉真教授也獲得第6屆特殊貢獻獎,陽明十字軍則是榮獲第13屆團體醫療奉獻獎。本校培育醫護人才無數,各自皆在醫療崗位上服務奉獻,「醫療奉獻獎」得主尤為其中代表,足以作為學弟妹學習效法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