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民總醫院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攜手合作,1月3日舉行「114年度臺北榮民總醫院x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雙邊合作會議」。
陳威明院長與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以及臺北榮總副院長、陽明交大醫學院王署君院長分別致詞,強調了雙邊合作對臺灣醫療與科學研究的長遠意義。他們表示,這次會議的目標這場年度盛會旨在深化雙方的科研合作,推動資源共享,提升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並鼓勵青年醫學與科研人員在創新與探索領域持續努力,不僅促進雙方激發出更多的科研創新團隊,為解決實際臨床問題提供具體方案。
整日的會議分為多個分會場,涵蓋再生醫學、腫瘤微環境、生物力學、人工智慧與藥物創新等前沿領域,吸引了來自各學院師生以及臨床醫護人員的熱烈參與。會議緊扣國際科研趨勢,深入探討新興感染症的應對策略與高防護實驗室技術的應用。與會專家分享了COVID-19大流行期間累積的經驗,腫瘤研究的討論包含是在腫瘤微環境中免疫抑制現象的調控。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功能改變提供了新方向,顯示出未來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的潛在價值。此外,創新生物材料的進步如可吸收性植入物與3D列印技術的結合,對骨科手術與人工關節設計帶來了顯著提升。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在減少術後併發症方面展現了優勢,也通過精準模擬分析改善了患者的術後功能恢復與舒適度。AI在醫學中的應用同樣吸引了廣泛討論,特別是深度學習模型如何協助疾病診斷、手術規劃和個性化醫療。演講中展示了基於AI的醫學影像分析技術,例如癌症早期篩查系統及疾病預測模型,並探討了大數據整合與多中心數據標準化的挑戰。此外,會議還涉及數據隱私保護的議題,提出如何平衡科研進步與個人數據保護的策略,以促進AI模型的可靠性和普及應用。再生醫學的討論涵蓋了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挑戰,特別是多能幹細胞(iPSC)在慢性疾病治療中的潛力,如糖尿病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進展。此外,相關研究深入探討了細胞外泌體在骨關節炎等疾病治療中的作用,並強調在臨床試驗設計中需考量的倫理與技術挑戰。
「114年度臺北榮民總醫院x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雙邊合作會議」圓滿落幕,成功促進了雙方在學術研究與臨床應用方面的深入合作。這次會議不僅是一場學術與實踐的匯聚,更是一場跨越醫療與科研界限的創新探索之旅。透過知識分享與智慧碰撞,與會者在多個領域看到了更多合作與突破的可能性。雙方均表示,希望未來能持續舉辦此類會議,共同推動醫療健康領域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