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近視比例高,家長常擔心「幾度要戴眼鏡?」「一年加深多少才正常?」隨著3C使用增多、戶外不足,近視惡化更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眼科學科教授蔡德中解析,新一代鏡片如何有效控制近視、延緩惡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到2050年時,全球將有50%人口罹患近視,顯示近視已成為全球性疾病,而台灣的近視盛行率更是位居世界前幾名,尤其是青少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其實原因主要來自兩大面向:遺傳與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影響比基因更重要 延緩高度近視成為關鍵
蔡德中醫師解釋,遺傳確實會影響近視,例如東亞地區的華人(像臺灣、新加坡)近視比例就特別高;相較歐美地區,近視率明顯低得多,因此很多人認為近視和基因有密切關聯。不過,他也提醒:「我們的祖父母輩半世紀前,近視比例其實遠低於現在。基因在這段時間並沒有明顯變化,但近視卻快速增加,顯示環境因素影響非常大。」
現代的孩子,在使用手機、平板時,不僅是娛樂用途,還被用於教育與學習,「尤其在疫情期間因遠距上課,每個家庭幾乎都必須準備電腦或平板給孩子使用。疫情結束後,線上課程的便利性讓使用量持續增加,導致孩子不離螢幕,這正是近視比例急遽上升的主因。」
雖然現代近視比例可能接近九成,但蔡德中指出,「真正需要擔心的卻是高度近視。若是中低度近視,影響尚可接受,一旦發生高度近視,就可能引發一系列併發症,例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甚至青光眼。這些多數屬於不可逆傷害,視力品質可能受到影響,失明的風險也可能隨之增加。」
因此,及早介入管理近視惡化、延緩高度近視的發生非常重要。雖然無法完全避免3C的使用,但可以透過科學方法來延緩近視,或在近視已經發生後,盡量減緩度數加深。若近視管理得當,原本可能發展成高度近視的孩子,有機會停留在中低度,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別再等惡化!遠視儲備不足、護眼措施要及早開始
在現今近視就跟感冒一樣正常的環境下,不少家長仍會詢問,像是「孩子近視幾度才需要戴眼鏡?」「其實國健署已強調「遠視儲備」的觀念,將治療往前推至預防減緩。一般來說,學齡前兒童應該保有+100到+200度的生理性遠視,這相當於視力的「存款」。如果遠視不足,很快就會「負債」變成近視。因此,即使還沒真正近視,只要遠視儲備不足,就要開始警覺並加強護眼措施。」蔡德中說。
所以,當孩子度數超過100度、視力下降,影響到看黑板、閱讀時,就需要配戴矯正眼鏡。「由於一般眼鏡只能矯正清晰度,無法延緩近視惡化外,甚至很多家長因美觀考量不喜歡讓孩子戴眼鏡,反而造成度數的快速增加。隨著新一代的近視管理方法,像是周邊離焦眼鏡、隱形眼鏡、角膜塑形片等等的出現,這些工具不僅能讓孩子看清楚,延緩眼軸拉長,是減少近視惡化速度的好選項。」
臨床證實減緩近視惡化 獲TFDA認證更安心
以周邊離焦眼鏡為例,「新樂學延緩兒童近視加深鏡片」和一般矯正鏡片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除了能矯正視力之外,鏡片周圍還設計了396個離焦區,能在視網膜周邊產生離焦效應。根據臨床研究,這樣的設計能「有效減緩」近視惡化速度近60%*。
值得注意的是,「新樂學延緩兒童近視加深鏡片」是台灣首款通過 TFDA(衛福部食藥署)第二等級醫療器材認證之鏡片產品,這代表產品經過嚴格審查,不但能確保臨床使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也展現品牌在研發上的專業與責任感。
蔡德中醫師特別加以補充,「戴眼鏡不屬於侵入性處理,不像角膜塑形片、隱形眼鏡有角膜感染的風險」,孩子除了能看得清楚,也能更安心使用 3C,減緩近視度數加深。」
給孩子的最大禮物,就是從小管理近視,確保眼睛健康
眾所周知,近視控制除了減少近距離用眼壓力、還需要有規律的戶外活動與3C使用時間控管,不過有很多家長對於小孩近視不以為意,認為「長大再做近視雷射就好了,蔡德中醫師特別提醒,這是一個危險的誤解,「近視雷射只是改變角膜表面,但無法逆轉眼球拉長。一旦進入高度近視,相關併發症風險依舊存在。因此,家長能給孩子的最大禮物,就是從小管理近視,把度數維持在中低度,確保眼睛健康。」
「新樂學延緩兒童近視加深鏡片」是目前近視管理領域中,臨床證據充分、認證嚴謹、也適合廣泛兒童族群的光學解決方案,讓「近視不是只能惡化」,家長不妨及早諮詢專業醫師及驗光師,為孩子找到安全有效的近視管理方法。
*為期2年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的臨床試驗
衛部醫器輸字第037708號
衛部器廣字第11410002號
新聞來源:親子天下


與游昌憲校友榮獲今年醫療奉獻獎-1024x662-1.jpg)